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朝代,同时也是我国饱受欺辱的开端,在清朝之前,我国一直都是亚洲的顶尖国家,四周的国家纷纷前来朝拜。但是在清朝之后,我国仿佛成为了世界强国的“提款机”,一次条约的签订就能让他们数年衣食无忧。
那么清朝的衰败是从何时开始的?根据清朝的整体经济情况和国际地位来看,清朝的衰败并不是从嘉庆皇帝开始,而是从乾隆晚期开始,那么乾隆晚期清朝为何会由盛转衰呢?
从清朝入关到康乾盛世,清朝发展了100多年的时间,在这期间清朝国力不断的提高,这体现在多个角度,首先是国内稳定,虽然在各类影视剧中,乾隆时期依旧有不少反叛的民间势力,但乾隆时期清朝的社会环境已经十分稳定,国家也处于良性发展的状态。
其次就是人口方面,在冷兵器时代乃至热兵器时代初期,国家的战斗力依旧由国家人口决定,
到了乾隆时期,清朝的人口总数慢慢的开始爆炸式增长,人口总数基本上达到了明朝巅峰人口的五倍以上。
最后就是国际地位方面,乾隆时期清朝的国国际地位还是很高的,比如说在对外战争方面,胜率从始至终保持在80%以上,总体来说,乾隆时期清朝依旧是世界一流的强国,可随着乾隆晚年性格的改变,清朝很快迎来了转折点,这还要从乾隆实行的两大政策开始说起。
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清朝从世界强国到被外国军队蹂躏,闭关锁国是一个开端,而闭关锁国政策正是由乾隆提出并实施的。
乾隆二十二年,开始正式实施“一口通商”的政策,其实这项政策本身没问题,只不过出现在了不适合的时间节点。
乾隆实施这项政策,有很多的因素,比如说我国南方还存在很多反叛势力,洋人多次违反清朝的商业规则,倭寇和海盗频频出现等,所以乾隆才实施了这项政策,
可这项政策在保证沿海安全性的同时,也让清朝的经济和科技处在了十分被动的局面。
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节点当中,英国出现了蒸汽机,并逐渐进入了蒸汽时代,可闭关锁国政策加上清朝皇室低估欧洲技术的思想,让蒸汽机迟迟没有进入我国,一步错、步步错,当铁甲船出现在海岸线的时候,清朝已无了反击的实力。
除了政策原因,乾隆对“重农抑商”的推广,也是清朝国力逐渐衰退的重要原因。
国家想要发展,商业占据着重要位置,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其实在清朝前期,我国无论是商业还是手工业的发展速度都非常可怕,在很多领域当中都占据着主导地位,即使到了清朝晚期,清朝在对外商业中也占据着主导地。
可乾隆并没看到商业的重要性,反而进一步加深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,商业的发展落后并不仅仅是金钱的损失,还让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破灭,这对整个国家的影响非常可怕。
乾隆是一个毁誉参半的皇帝,在乾隆的政治生涯前期,他足以当得起“明君”二字,但是到了生涯晚期,乾隆开始好大喜功、贪图享乐,从他重视贪官和珅可见一斑,乾隆晚年因为享乐对国库的消耗非常可怕,这也是嘉庆要杀掉和珅的原因之一,
并且乾隆贪图享乐的影响,还在官场之中埋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,腐败、卖官,这两点几乎贯穿了整个清朝,也成为了清朝不断衰败的原因之一,从国家角度来说,一个贪图享乐的皇帝死后,必须有一个明君才能挽回国家不断衰败的情况,但可惜的是,乾隆之后清朝再无明君。
在冷兵器时代,两国相争并不在于一两次失败,因为两国最终比拼的还是国力、人口、金钱、储备等。
但是到了热兵器时代,武器技术开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,而乾隆被错误的观念所引导,最终错失了发展的好机会。
乾隆时期对外战争虽然胜率很高,但对方投降的根本原因其实只有一点:耗不起。
长时间的战争后,清朝还是清朝,而他们可能就会从内部解体,缅甸与廓尔喀的投降就是最好的例子,
在蒸汽机刚出现的时候,全世界对于蒸汽机的利用还没那么大,蒸汽机也只是一个能代替基础劳工的机器,但乾隆却忽视了这一点,让清朝在这次技术革命中彻底落后。
反观英国、法国等国家,蒸汽机从出现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社会结构和发展方式,最重要的是改变了他们的军事水平,这点直到二战时期依旧很明显,蒸汽机的出现让武器技术获得了巨大提升,而在热兵器时代,武器技术就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基础。
蒸汽机的出现,是人类划时代的转折点,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,同时体现在民生工业和军事工业两个方面,在民生工业当中,蒸汽机解放了人力的限制,在各个层面提升了产量和技术上的含金量,国家也快速进入发展阶段。
同样是火枪,使用蒸汽机制造的火枪不仅射击精度更高,射程也更远,凭借蒸汽机,英国建造了属于自己的“日不落”时代,大量国家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,曾经不可一世的清朝,已经完全不是英国的对手,即使遭遇肆虐,也不敢公然反抗,只能以杀掉禁烟功臣来平息他们的怒火。
无论是什么时代,有强权就没有公理,可惜当清朝醒悟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,清朝晚期也曾出现过大量的现代化民事和军事企业,利用了先进的蒸汽技术,但当时整体落后的清朝,已经没办法让国家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几个企业并不能成为改变国家命运的钥匙。
如果说乾隆时期错过了蒸汽机的助力,而是继续保持冷兵器时代的辉煌,在清朝晚期依旧有一战之力,毕竟清朝晚期的热武器技术依旧不够成熟,在陆战方面,人数还是能改变战果,毕竟我国从明朝开始就有了热武器,虽然科技含量不够,但也能用,义和团、天平天国能够击杀外国人的军队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在乾隆晚期,他对于朝政基本上处于半放弃的状态,对于军事方面同样如此,乾隆时期的军队不仅战斗力十分低下,并且还有吸食的情况存在,这样的军队又怎会具备战斗力呢。
而且乾隆还经常随意安插主帅,导致军队内部矛盾激发,纪律涣散,几乎失去了所有作战能力,所以乾隆晚期开始,清朝的主力部队大多数都是汉人所组建的部队,但乾隆重满抑汉的思维,让汉人军队一直无法很好的发展。
虽然乾隆晚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,但这个锅乾隆一个人不能背,因为乾隆毕竟也是清朝传承的皇帝,很多思想都是由祖上所传承下来,其中就包括对八股的认知。
作为我国古代最先进的人才选拔方式之一,清朝的科举有着很鲜明的特点,那就是过于注重八股,
这让全天下优秀的年轻人,在人生最黄金的时间将全部身心都放在了八股技巧,让他们失去了对科学和多个学科的向往。
其实在清朝时期,我国的物理、化学、军事等方面已经小有成就,如果国家大力扶持,可完全追得上西方,但是在八股取士的前提下,这些现代科学始终没有办法发展,更不要说最重要的军工业了,八股取士导致的人才流失,是金钱永远没有办法弥补的,人才才是发展的重点。
除了平民阶层,清朝皇室和贵族的病态思想也很严重,在他们眼里,国外的所有先进的技术都属于“奇淫巧技”,难登大雅之堂,是不屑于学习的,这种思想直到今天依旧存在,也正是这种思想的出现,让清朝的科学技术水平始终停留在旧社会当中。
要知道在清朝晚期,英国、美国等早已进入了现代化社会,甚至会出现了空调、录音等我们现代人所熟知的技术,可清朝依旧处在接近蛮荒的旧社会,这就等于一群精通各种格斗技术的格斗大师,和一群从不训练,大腹便便的人来战斗,结果可想而知。
其实严格来说,清朝的最终落败,一种原因是清朝从乾隆晚期由盛转衰,另一方面是清朝整体停滞不前,
此消彼长之下,清朝已经落后别国整整一个时代,此时任何的反抗都是徒劳的,清朝晚期,那些真正走出国门的人,内心几乎只有绝望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